当前位置: > 耳鼻喉知识 >
成都耳聋患者须知: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区别
发布日期:2024-07-16 来源:成都耳鼻喉
许多耳聋朋友可能不知所措,寻求改善听力的方法。实际上,若您属于先天性或衰老性耳聋群体,选择佩戴医用设备也是明智之选。
如今常用的治疗听力问题的医用设备主要有两种——人工耳蜗和助听器。然而,许多人对此仍感到困惑。
人工耳蜗是专为重度、极重度甚至全聋患者设计的高科技人工听觉替代品,也是唯一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此类设备。其原理是完全取代受损的内耳毛细胞,将外部声音转换成生物电信号,绕过坏死的毛细胞,直接刺激听螺旋神经节细胞。
具体操作如下:麦克风接收到外界声音后送往言语处理器,经过编码处理,将言语信号转变为具有特定特征和规律的电信号;然后,发射线圈感应到植入体内的接收器,收到信号解码后通过刺激电极产生含有声学信息的微电流,直接刺激听神经纤维,实现听觉神经放电同步化,将声音信息传递至大脑听觉中枢,帮助患者恢复听觉。
人工耳蜗主要针对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者,替代耳蜗毛细胞,绕过受损部位,收集声音并转化为电信号,刺激听神经和大脑。
人工耳蜗由植入体和体外机两部分组成。植入体通过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耳蜗内部,替代毛细胞的声音信号转化功能,进而刺激听神经。
植入体结构如图所示,大圆圈代表接收线圈,小圆圈为磁铁,方块为芯片盒,两根线则为电极。
体外机外观类似耳背式助听器,包含传输线圈、言语处理器以及麦克风等部件。
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一个电声放大器,能够将微弱的声音放大至适合人类耳朵的强度。助听器对频率为300~3000赫兹的话语反应最为灵敏,同时具备过滤过高音频与音量的功能,防止因声音过大引发不适。正确佩戴助听器不仅不会损伤听力,还有助于预防听神经废用性萎缩。
人工耳蜗与助听器的原理和效果存在根本差异。助听器仅能放大声音,但声音增大并不意味着变得更清晰。人工耳蜗并非简单地放大声音,而是绕过耳蜗受损部位,直接刺激听觉神经,使得患者不仅能听到声音,还能理解其中含义。
除原理外,两者适用人群亦有所不同:
人工耳蜗通常适用于双耳重度或极重度蜗性听力损失者。对于语前聋患者而言,最佳植入年龄为12个月至3岁。若儿童因先天性耳聋无法听到任何声音,将影响学习说话的能力,易导致从聋人转变为“聋哑人”。若在3岁前植入人工耳蜗,并辅以适当的语言训练,多数聋儿可像普通人一样生活。
助听器适用于广大受众群体,例如听力受损的老年朋友、聋哑人士及存在单侧或双侧听力问题的人们。借助助听器,我们可以有效保护听力,特别是对出现双耳耳聋问题的用户而言,双耳选配合适的助听器能带来清晰、饱满且自然的音频体验,有效预防听力剥夺,防止一侧言语分辨率降低以及听力衰退。此外,双耳选配还能帮助用户更准确地定位声源,有助于缓解耳鸣现象,并缩短助听器的适应周期。
对于各类耳聋患者,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病情的治疗方案。然而,在接受人工耳蜗手术之后,请务必注意避免头部接触强磁场环境,特别是人工耳蜗植入体周围。常见的强磁场包括大型磁铁、磁疗设备以及磁共振检查等。
如果您还对此还有疑惑,或想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,可拨打仁品医院免费咨询预约电话:400-088-5191进行线上一对一问诊,届时会有医院人员帮您答疑解惑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挂号优惠!
如果您还对此还有疑惑,或想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,可拨打仁品医院免费咨询预约电话:400-088-5191进行线上一对一问诊,届时会有医院人员帮您答疑解惑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挂号优惠!